我院介入超声技术为囊肿患者带来新选择
发布时间:2023-09-01
点击:2946次
[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
来源:超声诊断中心

  “囊肿没了,无痛苦、不住院,也没有手术切口,真是太好了!”接受治疗的患者连连夸赞介入超声技术。

  近日,宿松县人民医院超声科对成功完成的多例超声引导下肾囊肿抽吸硬化治疗患者随访跟踪、囊肿体积均缩小95%以上,疗效显著,标志着医院介入超声技术迈上新台阶。

  肝、肾囊肿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人群发病率高;肝、肾囊肿在50岁以上人群中检出率高达50%。在形态学上,单纯囊肿是一种具有完整结构的液性包块,属于良性病变。较小囊肿可无临床症状而不需要治疗;部分囊肿因占位效应产生压迫症状,挤压周围组织或器官,如门脉、胆管、肾盂、输尿管等,甚至引起相应组织、器官功能受损;有的甚至当受外力挤时,容易造成囊肿破裂、出血等情况。

肝囊肿、肾囊肿要不要治疗?

  一般认为,小的囊肿(<5cm)又无任何不适者,可以不用管它,定期复查即可。对于较大的肝囊肿、肾囊肿(>5cm)同时又出现不适症状,或定期复查每次都有增大者应该积极处理。

  介入超声有哪些优势

  介入超声技术的优势在于仅需一根“细针”通过皮肤到达囊肿的中心,通过超声仪器实时引导下进行,能够观察到囊肿与邻近脏器的关系,看到穿刺针尖的位置、囊腔缩小及注射药物治疗的过程,不仅能够减少外科手术带来的痛苦与风险,还能达到与外科手术相当的治疗效果。

    

             手术示意图              术后针眼大小伤口

  病例一:患者刘某因肾囊肿大小77*75*85mm(体积:251cm3)于2022.11.2日在泌尿外科支持合作下在手术室进行硬化治疗(下左),2023.5.7日复查,残余囊肿仅大小9.1*13.7*6.7mm(体积:0.4cm3)(下右),缩小率达99.8%,治疗效果满意。

     

         术前囊肿大小            囊肿硬化术后6个月复查

  病例二:患者蒋某因肾囊肿大小66*53*65mm(体积:118cm3)于2023.4.18日超声介入室进行硬化治疗(下左),2023.8.2日复查,残余囊肿仅大小11.8*13.7*9.9mm(体积:0.8cm3)(下右),缩小率达99.3%,治疗效果满意。

     

          术前囊肿大小             囊肿硬化术后3个半月复查

  据超声科吴飞医生介绍,肾囊肿虽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疾病,但如果囊肿体积较大,则会引起腰部酸胀、不适、疼痛,甚至高血压或严重感染、出血不止或有破裂可能。随着超声介入治疗的开展,利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治疗肝肾、盆腔囊肿已被临床广泛应用。超声引导下囊肿穿刺硬化治疗术,是在超声的引导下,通过穿刺针抽出囊液,再根据囊肿的类型选择注射合适的硬化剂,破坏分泌囊液的上皮细胞,以防止复发。大部分人一次介入就可治愈,并且超声介入治疗肝肾、盆腔囊肿,具有可重复性,可以多次介入治疗,而无明显的创伤,术后的病人需要在3-6个月内到医院进行一次复查。

  介入超声技术由于微创且费用相对低廉,最大程度保留肝肾功能,使患者免受开刀之苦,减轻了患者及家属身体及心理上痛苦;对于新发病灶可再行硬化治疗,使患者增强了治病信心,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赢得了患者认可。

知识科普

一、超声引导下囊肿穿刺硬化治疗术的优点
1. 病人安全、创伤小,只需一根穿刺针到达囊腔,在可视下抽取囊液,如蛋白实验呈阳性者,可以在囊腔内注射硬化剂;呈阴性者,不宜做硬化治疗,只需抽尽囊液即可。

2.病人痛苦小,只需要在局部麻醉,病人清醒状态下进行。手术时间短,一般半小时左右可完成整个手术操作过程。

3.手术费用明显少于传统剥除术。

4.尤其适合有基础疾病的老人、孕妇患有囊肿的特殊群体。

二、超声引导下肾囊肿穿刺硬化治疗术的适应症
超声引导下囊肿穿刺硬化治疗术有它的适应症,以下病症均可适应:肝肾囊肿的直径≥ 5 cm或有症状的囊肿;囊肿合并感染;多囊肾、多囊肝,消除大囊腔压迫预防破裂;可疑囊肿恶变,抽液已明确细胞学诊断;能够耐受治疗,有经皮穿刺路径者。

目前宿松县人民医院超声科能够开展多项介入超声治疗技术:

1、各部位组织学穿刺活检,如:甲状腺、乳腺、淋巴结、浅表肿物、肝、肾、肺周围型肿瘤等。

2、部位囊肿抽吸、硬化治疗及药物注射,如:肝囊肿、肾囊肿、甲状腺囊肿、卵巢囊肿、腱鞘囊肿等。

3、穿刺置管,如胸水、腹水、胆管穿刺置管引流(PTCD)、胆囊穿刺置管(PTGD)、肾造瘘等。

4、肌骨疾病及亚甲炎微创介入治疗、超声造影、弹性成像等。如:关节腔药物注射、亚甲炎微创精准注药治疗、甲状腺、乳腺结节弹性成像及肿物超声造影等。


预约咨询

住院部:3号楼3楼超声科预约窗口(张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