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温情:泌尿外科的十五年春秋
发布时间:2025-10-31
点击:1353次
[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

  在泌尿外科的十五载春秋里,作为一名护士,我亲历了无数个被病痛打破的宁静夜晚,也一次次触摸到人性深处最柔软的温度。这里的走廊始终萦绕着淡淡的消毒水气息,却掩不住那些在疾病折磨中依然顽强绽放的生命之光。每一阵或急促或平缓的脚步声里,都藏着患者与病魔抗争的坚韧故事,而我和科室的医护同仁们,正是这些故事里坚定的守护者。

盛夏的绞痛:与疼痛的赛跑

  每年七八月,当 40℃的高温裹挟着蝉鸣笼罩城市,泌尿外科的病房便进入了 “肾结石高发季”,病房里的蓝光常常彻夜不灭。记得那个闷热的夜晚,病房大门被猛地推开,一位建筑工人被工友们紧急抬入。他蜷缩在平车上,古铜色的后背布满汗水浸出的盐渍,双手死死抠住床沿,指节因用力而泛着青白,整个人被剧痛扭曲得几乎失去了正常形态。“就像有把电钻在腰里转”,他颤抖的嘴唇艰难吐出这句话时,监护仪上的心率曲线正剧烈波动,仿佛也在为这钻心的疼痛而紧绷。

  我迅速投入到抢救中,熟练地建立静脉通路,每一个动作都精准而迅速。液体滴落的节奏与注射泵的嗡鸣交织成夏夜最急促的乐章,那是有条不紊与时间赛跑的声音。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药物终于开始发挥作用,紧绷的肌肉逐渐松弛下来。他瘫软在床上的瞬间,我轻轻擦去他额角的汗珠,这个细微的动作仿佛触动了他的内心,他的眼角突然泛红——那是疼痛消散后,久违的脆弱得以释放。他微微睁开眼,用微弱却充满感激的声音说:“谢谢……”那一刻,我深知自己的工作不仅仅是治疗身体上的病痛,更是在患者最无助的时候,给予他们温暖和力量。

寒冬的踌躇:在尊严与病痛间徘徊

  腊月里的病房总飘着姜茶的暖香,却难暖前列腺增生患者冰凉的双脚。记得有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被疾病折磨得面容憔悴。他坐在病床上,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无奈与踌躇。每一次排尿,对他来说都是一场艰难的“战斗”,那种憋胀感让他坐立不安,却又因害怕在众人面前失态而犹豫不决。

  我走到他身边,轻声询问他的情况,他有些羞涩地低下头,小声诉说着自己的痛苦。我耐心地安慰他,告诉他不要担心,我们会一起度过这个难关。医生在为他进行导尿操作时,格外小心,每一个动作都尽量轻柔,生怕给他带来更多的不适。操作完成后,我帮他整理好衣物,轻声说:“大爷,别担心,很快就会好起来的。”他紧紧握住我的手,眼中闪烁着泪光,那是一种被理解、被关怀后的感动。

在后续的治疗过程中,我不仅关注他的身体状况,还时常陪他聊天,给他讲一些康复的案例,鼓励他树立信心。渐渐地,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病情也有了明显的好转。出院那天,他特意找到我,紧紧地握住我的手说:“闺女,谢谢你这些天的照顾,要不是你,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那一刻,我明白了,在疾病面前,患者需要的不仅仅是医学上的治疗,更需要心灵上的慰藉和尊重。

春日的希望:见证生命的重生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泌尿外科病房里充满希望的时刻。有一位年轻的患者,因为肾癌而陷入了绝望的深渊。她刚刚步入而立之年,却要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整个人变得沉默寡言,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我们科为她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从手术前的准备到手术中的精心护理,再到手术后的康复指导,每一个环节我们都全力以赴。手术那天,我在病房默默为她祈祷,希望他能顺利度过这一关。几个小时后,手术成功的消息传来,我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在术后的康复过程中,我时刻关注着她的身体状况和心理变化。我鼓励她积极进行康复训练,告诉她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身体逐渐恢复,脸上也重新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当她最后一次来医院复查,各项指标都正常时,她激动地抱住我说:“谢谢你,是你让我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护士的价值和意义,我们不仅仅是患者疾病的治愈者,更是他们生命的守护者和希望的传递者。

  十五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在泌尿外科的这段日子里,我经历了无数个紧张的夜晚,见证了无数个生命的奇迹。这里的每一个故事,都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用爱心和专业知识,为每一位患者驱散病痛的阴霾,让他们在黑暗中看到希望的曙光。未来的路还很长,我将带着这份温暖与责任,继续在泌尿外科的岗位上,书写更多关于生命与温情的故事。(董昊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