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成立于2016年,至今6年多的时间里有脊髓病变、外伤导致脊髓损伤等双下肢截瘫患者,完全康复重返工作岗位的;记不清多少脑卒中偏瘫患者经康复治疗与护理后生活基本能自理,重返家庭与社会的。作为一名松医康复科的护士,我感到无比高兴和自豪,因为患者的康复与我们的精心护理分不开。
我科一名患者陈大爷,是从重庆独自来宿松的务工人员,我是他的责任护士。2022年1月8日陈大爷突发脑出血急来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经一系列保守治疗后病情基本稳定,于1月29日以脑出血恢复期转入我科行康复治疗,来时患者躺在平车上,神志清楚但反应迟钝,头发胡须均较长,蓬乱而油腻(由于患者急性发病期必须绝对卧床休息,20多天未洗头,未剃须)。打开盖被时,一股刺鼻气味。查体:患者右侧肢体偏瘫,偏身感觉减退,肌张力偏高,右上肢肌力0级,呈完全瘫痪状态;右下肢肌力III级。我科接诊的护理人员王妮娅和唐荣霞立即铺床,并经床位医生的允许给陈大爷剃须、洗头、协助擦澡、更换内衣裤。两名护理人员麻利地忙碌了一个多小时,看着陈大爷干净整洁的样子,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脸上还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其儿子(陪护)不停地向我们作揖,千恩万谢。
2022年1月31日是除夕,我值夜班,接班后我巡视着空荡荡的病区,只有陈大爷父子俩在病区过年,陈大爷默默地躺在病床上,表情忧郁,看上去心情沉重的样子。我热情地与他打招呼:“陈大爷过年好,年夜饭吃了吗?”。大爷没理我,他儿子笑着对我说:“老爸想家了,同时又担心康复的效果,你们食堂送来的免费年夜饭味道很好,可老爸只尝了一点点就放下了”。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万家团圆的日子里,陈大爷却躺在病床上,生活不能自理,也不知以后还能否下地走路,怎么不叫人忧虑呢?我于是端来凳子,坐在大爷的床边,陪他父子俩聊家常,等大爷的心情好转一些后再告诉他们脑溢血的发病机理、对神经功能的损害、康复护理技术及效果,告诉他神经功能的康复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只要树立坚定的信念,积极配合医生、康复治疗师和护士的治疗与护理,坚持不懈的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大多数病人的康复效果都很好。我边讲边指导其巴氏握手训练、桥式运动等康复训练技术。父子俩听得十分认真,并深表谢意。
春节长假刚过,我们康复科迎来了节后的诊疗高峰。脑卒中康复患者每天上午在治疗室接受康复治疗师的康复治疗后,返回病区。在病区的时间由责任护士督促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患者一点点的进步,我们都会给予极大的肯定和赞美,使其树立康复的信心,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及护理。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22年的3月中旬陈大爷终于下地走路了,从此病区走廊里每天都能看见陈大爷蹒跚学步的身影。右上肢肌力也达到了Ⅲ级,我在家找了一些花生、豆子等,指导大爷训练右手手指的精细动作和协调功能,全科医务人员无不为他高兴!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康复医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相信在领导的支持以及全体康复医学科医护人员的努力下,我们康复医学科一定会发展的更好,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脑卒中后遗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