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医生”从医20年代表事迹纪实
发布时间:2022-10-27
点击:4833次
[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
来源:宣传科

优秀医生——沈华东

  沈华东,男,重症医学科(兼临床营养科)主任,主任医师。宿松县重症医学和急诊急救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宿松县科学技术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代表。安庆市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安庆市重症医学科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成员,安庆市医学会肾脏病专科分会委员,安庆市医学会内分泌糖尿病专科分会委员。安徽省重症医学县域联盟委员,安徽省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学医师分会委员,安徽医科大学内分泌与代谢学系委员,安徽省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肾脏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皖江内分泌糖尿病专科联盟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院外专家顾问。曾任宿松县基层医院慢性疾病管理宣贯教育基地(糖尿病)负责人、安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

  1995年毕业于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后随组织分配到宿松县人民医院内科工作,先后三次前往合肥、芜湖、上海进修学习。

  2001年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进修回来后,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诊治。

  2004年从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修回来后在院领导大力支持下组建了宿松县最早的血透室,极大方便了广大血透患者,2011年已从当时的肾内内分泌科分离出去而单独成科。

  2010年从上海交大附属新华医院急诊科进修回来后建成了宿松县最早的重症医学科(当时在安庆市所辖县级医院中也是最早之一),成功开展机械通气等技术为全院危重患者提供了有力的生命支持。成功开展血液净化组合技术,应用于重毒农药中毒病人,挽救了数十位患者的生命,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使农药中毒患者存活率明显提高,获得广泛赞誉,收到多面患者赠送的锦旗。连续多年荣获医院颁发的技术创新奖。

  肾内内分泌科2009年自老内科分出,在全科共同努力下发展到具有鲜明的糖尿病专科特色的转变,于2021年8月内分泌科单独成科。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无论是作为疫情防控专家、隔离区队长还是疫苗接种保障成员,始终奋斗在第一线,圆满完成了组织交给的任务。

  作为一名优秀医务工作者,他利用专业技术特长积极参与和组织各种义诊、讲座、科普、培训指导,深入社区、学校、乡镇卫生院,累计超过100余场次。不但在病房定期对住院患者作讲座(每周一次),而且利用各种义诊机会深入社区普及糖尿病知识。2015年所在科室被授予宿松县基层医院慢性疾病管理宣贯教育基地(糖尿病)。2016、2017年连续两年作为嘉宾被邀请走进宿松县电视台阳光演播厅就中暑防治和初级心肺复苏进行科普。2020年在汇口中心卫生院建立县域内第一个宿松县基层医院慢性(糖尿病)疾病管理中心。

  长期临床一线诊疗工作锤炼了业务能力和素质。在本地区的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如心衰、尿毒症、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及疑难危急重症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国内核心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5篇,著作1部(合)。成功申报举办市级继教项目3项。

  20余来,完成了从一个医学生成长为学科带头人蜕变,扎根临床第一线,求实创新、拼搏奉献。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团结和带领科室同事积极开展临床新技术,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在本地区同行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优秀医生——沈仕华

  沈仕华,男,50岁,感染疾病科主任,宿松县新冠肺炎治疗专家组成员。1996年毕业后一直在感染疾病科救治一线工作。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他冲锋在前、身先士卒。县人民医院作为全县的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首当其冲承担着最危险、最繁重、最艰巨的防疫任务。疫情初期在大家对新冠肺炎还没有足够认识和有效应对措施的情况下,作为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昔日的抗击非典战士,面对突发疫情,他不惧危险毅然决然第一个向医院主动请缨,临危受命,奔赴抗疫一线。

  面对艰巨繁重的防控任务,他勇于担当、连续奋战。作为我县设立的第一个接收发热病人的医院隔离病区感染疾病科,身为科主任的他勇于担当、率先垂范,立即带领科室全体医护人员日夜奋战在又一个抗疫前沿“火线”阵地-隔离病区。在安徽省电视台专题采访他的时候,面对镜头的他坦然说道:“既然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在国家、人民、病患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就必须‘舍小家、顾大家’,肩负天职战斗在医疗第一线”。

  这就是曾经的抗击非典战士,如今的新冠肺炎战“疫”一线的冲锋者-沈仕华,他用热血和汗水谱写着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最质朴的初心和情怀。因工作表现突出,科室和科室医护人员多次得到各级部门表彰,个人也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现突出先后被中共宿松县委、县人民政府及安徽省卫健委通报表扬,并光荣当选“安庆好人”及宿松县最美科技工作者。

  疫情尚未结束,战斗还在继续。全国各地境外输入及散发病例时有发生,作为医院新冠肺炎治疗专家组成员经常深入到发热门诊及留观病房,会诊排查发热可疑患者。今年我县发现一例新冠肺炎病毒核酸阳性患者,为了及时完成全员核酸检测,不分昼夜积极投入到核酸检测队伍中。

  作为全县唯一收治传染病的专科,感染科一方面要完成日常诊疗工作,另一方面要为全县人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如艾滋病的诊疗,结核病的归口管理,腹泻病门诊及食源性腹泻病人的登记及手足口病的采样工作。另外还要承担一些季节性传染病如流感、霍乱、疟疾、血吸虫病、猴痘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的培训工作。在各级领导及县卫健委的正确领导和全县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全县范围未出现重大传染病的爆发流行。今年我县结核病归口管理工作在安庆市各级医疗机构综合排名中取得了第一的好成绩。

图为沈仕华在校园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讲座

 

优秀医生——柴斌

做个有声有色的超声医生

  我叫柴斌,出生于1978年4月,1996年考入安徽省蚌埠医学院医学影像专业,从那一天开始我就与超声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喜欢做超声医生,喜欢听机器里发出有节律有力量的心音,喜欢看屏幕上有颜色又流畅的血流信号。从多年前的黑白超声到如今的彩色超声,超声医生做到了有声有色。

  进入超声诊断中心工作的那年,我还是个20出头的毛头小伙,一心扑在工作上,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专业技能的提高。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参加工作20多年,得到了同事和患者的肯定。

  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我主动报名参加疫情防控,成为隔离医院唯一一名影像医生。2020年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我勇敢担当,为确诊患者检查,评为“疫情防控一线医生”。

  从担任超声诊断中心副主任以来,我带领科室同事们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创品牌、谋发展,使一些检查项目从无到有,比如孕期大排畸、小排畸、新生儿心脏彩超、血管彩超、穿刺介入等都已逐步开展,技术日渐成熟。我院“流动医生工作站”的活动中,号召科室同事积极加入,为老百姓进行免费彩超检查。作为医共体牵头医院的医生,我带领科室同事们加入到医共体建设中,定期参加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活动。

  白天,我们超声诊断中心外候诊的病人,总有源源不断的趋势,我坚持中午下班前完成对诊室外候诊病人的检查,有时会持续到下午连续工作。休息时,只要科室人员紧缺或者病人太多,我会随时回到科室加班工作。夜班时经常会出现这一幕,诊室里刚刚为一位急诊患者检查结束,诊室门又被新来的病人推开,一个接一个,做到了忘记时间,做到了肚子里咕咕叫响,做到了妻子女儿送给我的晚饭完全冰凉。主动与临床科室沟通,对检查病人进行随访,已成为我的日常。

  超声医生的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没有感动流泪的故事,没有救死扶伤成功后的成就感,只有默默无闻的付出和周而复始与屏幕的对视,还有连续保持同一坐姿数小时的本领,有半天不喝一口水的经历,有全天都没有尿意的现象,有发现新病例的激动,有随访后肯定检查结果的欣慰,有病人和家属走出诊室前,回头说一声“谢谢”的喜悦。

  工作23年,两鬓已生华发,从住院医师到中级主治医师,现在我已晋升副主任医师,成长为科室副主任,我依旧保持着对超声医学的热爱,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希望与科室同事一起努力,把超声诊断中心工作做得有声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