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多地出现了一种叫诺如病毒感染的传染病,多地疾控中心发布了预警信息。那么诺如病毒是一种什么病毒?有什么症状?需要如何预防和治疗?
一、病原学特点
诺如病毒为无包膜单股正链RNA病毒,病毒粒子直径约27-40nm。可分为10个基因群(GI-GX),其中GI、GII、GIV、GVII和GIX基因群可感染人类,GI、GII基因群感染最常见。
诺如病毒变异快、环境抵抗力强、感染剂量低,感染后潜伏期短、排毒时间长、免疫保护时间短,且传播途径多样、人群普遍易感,因此,诺如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
二、流行病学
世界范围内GII.4型是人类感染最常见的基因型,然而自2014年以来GII.17型、GII.2型依次成为我国的优势流行株。
诺如病毒肠炎全年均可发生,我国冬春季节高发。近年来我国诺如病毒暴发事件呈上升趋势。诺如病毒肠炎易在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人群密集场所引起暴发疫情。旅行团、游轮、度假中心也常有疫情发生。
三、传染源
主要来源于诺如病毒的感染者,包括有症状的感染者、隐性感染者和病毒携带者。感染者在感染诺如病毒后的3~4天,一直到症状消失后的2天左右都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诺如病毒常温下可在物体表面存活数天,冷冻数年仍具有感染性。
四、传播途径
诺如病毒传播途径包括人传人、经食物和经水传播。
五、潜伏期
诺如病毒的潜伏期相对较短,通常12-48小时。
六、临床表现
最常见症状为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多数病例为轻症,发病后2-3天即可康复;极少数病例可发生重症甚至死亡,通常发生于高龄老人和低龄儿童。
目前,针对诺如病毒尚无特异的抗病毒药和疫苗。
七、主要预防措施
有效识别暴发,做好手卫生、患者管理,落实清洁消毒措施等是诺如病毒医院感染防控的关键点。
(1)手卫生。注意勤洗手,优先选择在流动水下皂液洗手。因诺如病毒对醇类手消毒剂有抗性,不建议使用含醇类手消毒剂。
(2)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尽量吃熟食,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海鲜、蔬菜,吃水果要清洗、削皮,饮用开水或未开封的预包装水、饮料。
(3)患者管理。诺如病毒感染者患病期至症状完全消失后72小时内应进行隔离,轻症患者可居家或在疫情发生机构就地隔离,重症患者需送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八、消毒方法
(一)病人呕吐物、粪便
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沾取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完全覆盖污染物,小心清除干净。清除过程中避免接触污染物,清理的污染物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或用含有效氯5000mg/L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30min后处理。厕所马桶或容器内的污染物,可小心倒入足量的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作用30min以上,排入有消毒装置的污水处理系统。
(二)地面、墙壁及物体表面
用于消毒地面、墙壁及物体表面的消毒液,应含有效氯1000mg/L。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清除污染物再消毒。无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家具和生活设施用消毒液进行浸泡、喷洒或擦拭消毒,作用30min后用清水擦拭干净。墙壁可直接用消毒剂按100mL/m2~300mL/m2用量擦拭或喷洒消毒。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洒一次,喷药量为100mL/m2~300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洒一次。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15min。
(三)清洁用具
清洁中使用的拖把、抹布等工具,盛放污染物的容器都必须用含有效氯5000mg/L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30min后彻底冲洗,才可再次使用。厕所、卫生间的拖把应专用。
(四)衣物、被褥等织物
污染的衣物、被褥等织物时应避免产生气溶胶。先将固体污秽物移除后浸在有效氯为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内30min,然后清洗。也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min。若不能即时消毒,应把它们放置在密封的袋内,并尽快处理。
(五)食品用具
餐(饮)具清除食物残渣后,煮沸消毒15分钟。或用有效氯为25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60min后,再用清水洗净。
(六)皮肤、粘膜
皮肤被污染物污染时,应立即清除污染物,然后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0.5%碘伏消毒液擦拭消毒3min以上,使用清水清洗干净;粘膜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或 0.05%碘伏冲洗消毒。
(七)医疗废物
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一次性诊疗用品采用双层医疗废物袋,按医疗废物集中收集处置。
(八)室内空气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也可采用循环风式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无人的空间也可用紫外线对空气消毒。不推荐喷洒消毒剂的方法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