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医生——马成亮
点燃生命之灯
马成亮,副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主任。2007年7月毕业于皖南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09年9月回到家乡,工作于宿松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为家乡的医疗卫生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自回到家乡,他兢兢业业工作于临床一线岗位,尽心尽力去治疗每一位患者,但是由于当时县级医疗水平的限制,仅仅是药物治疗,一些患者的病情并不能得到最有效治疗,特别是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这一类高危的患者。他于2015年6月赴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修学习冠状动脉造影术及介入治疗。在一年的进修学习时间里,他抓住一切学习机会,起早贪黑,学习手术至深夜更是家常便饭。面对这一切辛劳疲惫的付出,想到能够回到家乡,站在救人于生死关头的第一线,觉得都是值得的。
进修学习后回到家乡,利用自身所学,积极开展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新技术,让更多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能够得到更好的诊治。2018年7月,一例年轻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急诊给予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用那一根名叫“生命”的导丝打通了患者已经闭塞的血管,让生命危急的患者得到最及时的救治,这是宿松县内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救治的里程碑,也是宿松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发展的一项重大标志。自学成归来,每年成功完成了两三百例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PCI术)。医学便是活到老学到老,他更是不断学习,以求面对每一位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危患者时,哪怕是半夜,都可以及时快速地帮助危急患者解决生命之危。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以极大地挽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等患者的生命。每一次的手术,他都要将自己暴露于X射线之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看清楚患者心脏里的每一根血管、甚至是闭塞的血管,才能准确诊断,精准救治。普通人避之不及的X射线,而他却需要长年累月地去面对,并且义无反顾。这些,只是因为他心系患者,敬畏生命。
在医疗岗位上,他坚守职责,守卫每一位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并与乡镇及村卫生室医生建立心血管疾病及高危性胸痛患者救治微信群,随时为乡镇及村卫生室医生指导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高危性胸痛患者的救治,为心血管危急重症患者的早发现、早救治等随时待命。
他为生命点燃一盏灯,用爱作灯芯,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用爱与关怀帮助他们绽放属于生命的绚丽。
他为生命点燃一盏灯,用扎实的职业技能作灯油,不断学习医学知识,不断提高技术水平,让患者可以重新拥抱健康。
他为生命点燃一盏灯,用不忘初心作灯盏,本着救死扶伤的信念,倾尽所学,坚守一线。
优秀医生——洪慧玲
洪慧玲,女,副主任医师。2009年毕业于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在宿松县人民医院参加工作至今,现任血液内科副主任。工作13年来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怀揣一颗仁爱之心,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服务了一批又一批患者。
竭尽全力为患者服务
她始终坚持“医者父母心”的原则,把患者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对待每一位患者做到认真评估病情详细制定治疗方案,并不厌其烦地做好解释工作。不管工作多累,坚持实时动态掌握患者病情变化,经常加班,中午会诊,随叫随到,半夜来科室抢救病人是常有之事。工作13年来有很多的老患者来反复就诊,基本每天接到数十个电话,大多数老患者及家属咨询病情,她都耐心解答。有一位癌症患者,常年定居广州,只因5年前她是该患者的床位医生,帮她制定详细的化疗方案,给了她帮助和关心,取得了患者的高度信任。患者5年间反复从广州回宿松治疗及复查病情,患者每次都会说“我只相信洪医生”。每次听到患者无比信任的话语,她更加牢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努力做到“仁心仁术”。
不断学习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她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苦练基本功,掌握本专业理论、操作技能,并参加省、市级培训班以及从杂志上、网站上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并多次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2014年赴上海肿瘤医院进修学习一年,学习了上级医院先进的诊疗观念,熟练掌握了各种肿瘤如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恶性淋巴瘤等疾病诊疗。2021年8月医院成立血液内科,成为科室学术带头人。血液内科成立以来,大大方便了本区域需要就诊的患者。过去很多患者因为在宿松本地无血液科,需要长途反复奔波到外地就诊,每每听到患者说“县人民医院有血液科了,在宿松也能做骨髓穿刺,也可以做检基因检测等检查,可以不用去外地了”,就感到非常的欣慰,付出再多的努力都是值得的。临床工作中不怕累、不怕苦,熟练的医术及良好的医德医风得到了群众的好评。
工作中认真踏实、吃苦耐劳
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始终做到病人利益第一,合理诊疗,在病人中树立了良好职业形象。能够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医生,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使命。面对生命要求严谨、要一丝不苟,更要奉献和付出。虽然经常加班,还要终身学习,但她仍坚持不懈地奋斗,用执着付出的满腔热情,影响感染着身边的同事,时刻守在岗位的前线,用爱和责任守护生命,实现守护人民健康的人生价值!
优秀医生——罗娟
我叫罗娟,中共党员,消化内科主治医师。自2010年本科毕业至今,一直在宿松县人民医院从事临床工作。自参加工作以来,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恪守职守,勤奋工作,曾多次获得“先进个人”称号。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我深知只有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于是我积极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疗法,了解消化内科疾病发展的新动态,积累新经验。2017年,我在院领导及科主任的支持下至安庆市立医院学习内镜技术。通过短短几个月的学习,我已熟练掌握胃肠镜的操作技术,内镜下诊断胃肠道常见疾病以及CFP、HFP、APC及EMR术等操作技术。
精心行医,是我执着的追求,除了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胃肠息肉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已炉火纯青,但并发出血,穿孔不在少数。记得有一次一位结肠息肉病人术后三天无明显异常出院,术后第四天患者活动后出现便血,就诊我科,考虑息肉术后出血,立即在内镜下予以钛夹止血,术后一般情况尚可,术后第七天,患者再次出现大便带血,上级医师分析病情后表示患者创面已予以钛夹夹闭,不考虑息肉出血,考虑痔疮或肛裂出血可能性大,予以止血药物对症处理,但在我值班时患者再次解血便,面对患者的焦虑,家属的不理解,我在安抚好病人,向其家属解释病情的同时,立即带其至内镜室,行肠镜检查提示创面渗血,再次予以钛夹夹闭,术后恢复良好,一直未再出血,病人及家属感激不尽。
最难忘的还是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的那段艰难时光,2020年2月正值我休完产假回归岗位,我主动请缨去上门诊,虽然内心充满恐惧,但面对每一位就诊病人的时候还是沉着冷静,第一天就确诊一例新冠病毒阳性病人,并把病人安全护送至发热门诊后收住隔离病区,在自己最好防护的同时严格消毒继续接诊其他病人,回家后自我隔离。面对嗷嗷待哺的婴儿,内心虽然不舍,但一想到要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还是毅然选择割舍亲情。不久,我又接诊一例疑似病例,在患者拒绝做相关检查的情况下耐心跟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最终患者接受我们的意见重新进行相关检查。
我只是宿松县人民医院中微不足道的一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院领导、科主任的带领下积极为人民服务,视病人如亲人,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为最高人生目标。